现在看好像写什么都挺无趣的,大部分文字都是输出的个人认知,它所吸引前来的也是有相似认知的同类人,而同类人基本是不用被费力改变的。原本就同频,只是在相遇的那一刻共振了而已。
而原本就不同道的人所能产生的摩擦很难正面,你持你的道,我持我的道,我们仅能因为抵触才能让接触留有不好的印象,这得不偿失。
一旦在自然安歇下来,再走进人群重新适应,会让人发觉愈加心力不足。好像我与生俱来的能量刚够与自然共处,人群,是我不愿交锋的存在。反观追求精神世界的人能量被物质牵引时,一样会产生无法消化的焦虑,这个焦虑无中生有,当我动了攀比的念头,心不安住时,便从“无欲则刚的安稳中”跌入“没钱无法安身的困境”。
安全感到底是什么?是大肆宣扬的金钱至上法则,还是安贫乐道的简朴生活。当我在人群中无法得到答案时,唯有依靠经典获取能量。某个阶段离法离道太远了,才会生出“如此迷茫”,不怕念起,只怕觉迟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